"饭饱神稀"有什么科学道理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29 12:22:58

饭饱神稀,人类在饭后历来是警惕心最低的时候。晚饭过后,有的人聚到一起开始不停的侃起来了,有的乘着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闭上了眼睛,打算小睡一会。

治·奥威尔(1903~1950),出生于孟加拉的英国作家。他关注社会和政治问题,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,被视为时代的良心。他因40年代发表的寓言用品《动物庄园》而扬名天下。
《论坛报》上,有一封约·斯图尔特·库克先生的有意思的来信,在信中他提出避免“科学等级制”的危险的最好方法是保证大众的每一分子都可能地得到科学教育。同时,应当促使科学家们摆脱与世隔离的状态,并且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政治和管理。
作为泛论,我想我们中大多数人会同意这个说法。不过,我注意到库克先生和通常一样,并没有对科学下一个定义,而只是顺便提到那指的是某些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的精确科学,那么,说成人教育有“忽视科学研究,偏重文学、经济和社会学科”的倾向,显然是指经济学和社会学不属于科学的分支。这一点非常重要,因为目前“科学”一词至少有两重意思,而科学教育的整个问题被目前取此舍彼的趋向弄含混了。
科学一般被定义为:甲,精确科学,如化学、物理等等;乙,一种通过逻辑推理从观察到的事实得出可验证的结论的思维方式。
你去问任何一个科学家或是几乎任何一个受教育的人:“什么是科学?”你很可能得到一个与乙相近的答案。而在日常生活中,无论在口头或局面,人们所说的科学指的都是甲:科学是发生在实验室里的事。这个字眼叫人想起图表、试管、天平、本生灯、显微镜。生物学家、天文学家、也许还有心理学家或数学家都可以说是“科学工作者”,但没有人会想到把这个称呼用在政治家、诗人、报人乃至于哲学家身上。有人告诉我们说:年轻人必须得到科学方面的教育,但他们不外乎是说年轻人应该多知道一点辐射、恒星或是人体的生理机能,而并非指应该教年轻人学会更严密地思考。
这种意义上的含混,部分是出于故意,其中包含着极大的危险。加强科学教育的呼吁暗示了一种信念,即如果得到了科学的训练,人们对于所有学科的认识会比没有经过这种训练时要来得明智。据称一个科学家的政治观点,对社会问题道德、哲学、甚至对艺术的看法,都要比一个科盲来得高明。换句话说,世界如果由科学家们来控制的话就会变得更好。不过,我们已经知道,一个“科学家”实际上是指某种精确科学